湛江乡贤平台 ( 湛江社会组织顾问平台&湛商投资合作对接会 ) 欢迎您!
头条  >  吴川市  >  吴川兰石镇打造“名利禾花米”
吴川兰石镇打造“名利禾花米”
2025年08月04日 14:48   浏览:1153   来源:湛商头条

走进兰石镇名利村,袂花江畔的良田已完成播种,村民们正忙着田间管理,为之后的插秧做准备。这些孕育着希望的稻苗,正是兰石镇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禾花米”产业的重要一环。


吴东俊 摄


当地依托袂花江流域独特的水土资源,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化种植模式,统一选种、统一标准。通过科学种植技术,不仅使稻米品质显著提升,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实现增收。如今,“禾花米”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让优质大米从兰石的沃土走向更广阔的餐桌。


    

品牌打造

好水好土孕育好米



    



正午时分,兰石镇名利村的小洋楼里飘出阵阵饭香。刚揭开锅的禾花米泛着晶莹油光,腾腾热气裹挟着稻谷特有的清甜,在农家小院里弥漫开来。村民捧着一碗刚出锅的红米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名利村的禾花米主要有红米和黑米两种,村干部梁霞燕自豪地介绍:“我们的米特别香,颗粒分明,而且营养价值高。”


禾花米的优良品质源自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袂花江畔的这片沃土上,大自然赋予了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这里土壤肥沃,是长年累月江水冲积而成的耕种土地,富含天然矿物质;水分充沛,一年四季都能实现自流灌溉;地势平坦,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充足。而禾花米的加工工艺同样讲究,采用全自动大型生产线进行加工,确保米衣不损、营养不失。


吴东俊 摄


近年来,名利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将红、黑米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方向。2018年,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兰石镇鑫名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试种到如今的规模化生产,禾花米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2018年刚开始打造时,我们村还是贫困村。”梁霞燕回忆道,“帮扶单位过来调研后,建议我们培育玉米、辣椒、稻米等作物。后来发现稻米品质特别好,就重点发展这个产业。”起初村里主要种植红米,后来觉得黑米的口感更佳,便扩大了黑米的种植规模。


2024年,名利村种植红米、黑米共计42亩,产量约达10000余斤。这些优质的禾花米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销往各地,每斤售价8元,虽然价格比普通大米高,但凭借出色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依然深受消费者青睐。




    

“名利”双收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前几日,稻田里,村民们正弯腰插下新一季的禾花米秧苗。“今年的禾花米一般十月可以收。”禾花米的种植周期为三到四个月。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名利村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创新机制。合作社由村委会干部和脱贫户组成,采用金色自营种植基地、收购农户产品等方式。合作社还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统一提供优质种苗、有机肥料,并建立标准化种植规程,确保稻米品质。


受访者供图


走进名利村的稻田,处处可见循环农业的智慧。村民们将收割时遗漏的稻穗收集起来喂养家禽,又将秸秆还田作为有机肥料。“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又改良了土壤。”村干部解释道。这种生态种植方式,使得禾花米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还能维持优良的品质。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兰石镇和名利村在品牌建设上做足了文章。村委会聘请深圳市诚霂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设计并注册“名利禾花”商标,借助品牌力量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将产品送往专业机构检测营养成分,并印刷营养成分表,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价值。此外,名利村还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红、黑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产业兴旺反哺到村庄建设。近几年,名利村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法治广场、党建广场、卫生服务站、超市、文化宣传长廊和养老中心、农家书屋等系列文体活动场所。此外,村内还成立了书法协会和曲艺社,积极开展书法交流、粤曲演出、广场舞、篮球、足球、龙舟赛等文娱活动。“以前村里哪有这些活动场所,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王叔感慨道。


吴东俊 摄


名利村负责人表示,在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资金的支持下,名利禾花米加工产业项目已建设完成,下一步将引进企业运营,扩大种植规模,并尝试发展“禾花米糕”“禾花米饼”“禾花红、黑米醪糟”“禾花红、黑米酒”等第二产业。小小的禾花米,正在书写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乡村振兴故事。



头条号
湛商头条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