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三面环海
是广东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这里渔业资源丰富
曾吸引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族群
——疍家人
从福建一路南下来到湛江沿海
曾经他们以船为家,世代漂泊在海上
现如今他们的生活怎么样?
还保留着哪些疍民风俗习惯?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湛江疍民的生活
聆听朗朗上口的咸水歌
近距离了解这一独特的水上文化
疍家人
在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称呼
这些称呼因时因地而异
主要有“游艇子”“白水郎”“疍”“蛋”等
他们的船叫“连家船”
位于吴川东江的疍家船。受访者供图
近日
发布君走访了硇洲岛、吴川博铺街道
寻找疍民生活遗风
了解他们过去与风浪搏斗的故事
以及上岸定居后的新生活
疍家,一个视水为陆、以舟为室、浮游江海的群体。相传,疍民主要源于古代的百越,是居水的越人遗民,是福建闽越族的后裔,而硇洲岛疍民的族谱中也记载着他们的先辈来自福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前我们疍家人都是在渔业资源丰富同时又偏僻的沿海地区驻扎下来,捕捞回来的鱼用盐腌制起来,然后运送到香港、澳门等地去卖,去交换生活物资。”硇洲岛疍民周先生回忆道,过去疍民没有土地,捕捞效益好的家庭会攒钱去陆地上购买商铺,作为遮风挡雨的地方。
上世纪50年代
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
湛江的疍民陆续上岸定居
他们在政府划分的土地上建起房子
结束了以船为居的栖宿环境
随着经济的好转
疍民在陆地上的房子
也从一开始的木棚
到后来的瓦房
再到现在的楼房
他们的生活变迁成了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
凌晨4点
当大多人睡得正酣的时候
硇洲岛的许多疍民
已经驾驶着小渔船出海垂钓
上岸定居数十载
出海垂钓依然是许多疍民的主要谋生方式
“现在硇洲岛红卫社区还有一百多户疍民以渔业为生,渔船基本是小船,以出海垂钓为主,用鲜虾为诱饵,运气好的时候一天的渔获可以卖一千多块钱。”硇洲岛红卫社区干部介绍。
将镜头转向吴川
还有疍民过着以船为家的生活
与过去不同的是
如今他们告别了海洋
选择在平静的江河中耕渔
船上有生活用品、自行车
木杆上还晾晒着衣服
“我在老家茂名也建有房子,但习惯了船上的生活,吴川的江河很平缓,渔业资源丰富,我在这里每个月依靠捕捞也有3千多块收入,而且自由自在,逢年过节才上岸回家。”一名疍民分享到。
在吴川,还有疍民以船为家。受访者供图
一首咸水歌
浓浓疍家情
对于老一辈的疍家人来说
咸水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音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与岸上的其他居民长期磨合交融中
疍家人的传统生活习俗逐渐被同化
许多具有疍家特色的文化风情逐渐消失
“过去疍家婚嫁会通过唱咸水歌来交流,风俗特色鲜明,还有很多特色美食,例如疍家的粽子、蒸糕等。”湛江疍民周先生表示。
疍家粽子。网络图
湛江拥有丰富且宝贵的疍家文化资源
近年来
有许多学者慕名到硇洲岛调研
当地疍民吴先生表示
希望政府可以结合硇洲岛的滨海旅游资源
整合疍家文化元素
打造具有疍家风情的旅游区
在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
传承好疍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