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粤剧大师红线女
一句箴言造就三十一载坚守
孔少云。图源抖音账号孔少云、陆建伟广东(遂溪粤剧团)直播间
1991年,在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与粤剧大师红线女的偶遇,成为孔少云毕生难忘的经历。
“当时,红线女老师到后台探望剧团的演员。她看到我后,称赞我的妆扮很美,那一刻,我既激动又紧张。”孔少云回忆说,红线女老师还赠送了她一把檀香扇,并鼓励道:“作为一名粤剧演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粤剧人,加油!”这番话,深深烙印在孔少云的心里。自此之后,她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艺术钻研,不断打磨提升表演水平。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图源湛江发布
呼吁重视人才培养
探寻基层粤剧团的发展之策
孔少云所在剧团的抖音账号。
面对困境,孔少云主动求变、积极创新。她敏锐地捕捉到新媒体时代的机遇,积极动员部分主演开拓粤剧“第二舞台”——视频直播。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如今,剧团已积累了6万多粉丝。孔少云谈到,在剧团奋力前行的道路上,得到了遂溪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体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新冠疫情期间,剧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上级部门的积极作为,为演员们争取到了一些生活补助,让他们得以渡过难关。
孔少云饰演《情牵龙窑》中刘窑妹一角。图源湛江市艺术研究室
“送戏下乡”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以“文化春雨”的形态浸润乡土。“很多偏远乡村对于粤剧、戏曲文化演出的热情很高。演出结束后,常有群众紧紧拉着我们的手,期盼能增加表演场次。”孔少云认为,通过“送戏下乡”,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粤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基层粤剧人才的坚守与培养。孔少云希望,政府加大对基层粤剧团的支持力度,丰富扶持项目,扩大“送戏下乡”“戏剧进校园”等项目的覆盖范围和实施频次,为基层粤剧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他们安心从艺、潜心创作。
勤学苦练,勇担使命
用“德艺双馨”谱写艺术人生
“我们行内有句话叫做‘一天不练自己知,三天不练观众知’。”孔少云说,扎实的基本功,是粤剧演员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粤剧演员,音准的精准把握、程式化动作的规范娴熟以及细腻入微的表演能力,每一项都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提升演员的道德修养也是铸就“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关键一环。在孔少云看来,院校教育应发挥基础性作用,设立“艺德必修课”,从源头为演员筑牢道德根基;粤剧前辈要以身作则,在艺术传承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辈,让优良品德代代相传。
孔少云和遂溪县第一中学的学生们现场互动。图源遂溪县第一中学
同时,剧团内部管理需注重艺术与品德双重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演员自身也应积极读书明理,提升文化底蕴,以深厚的学识滋养品德修养,从而在舞台上展现粤剧艺术魅力,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
“要深化粤剧文化认知,树立责任心与使命感,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孔少云勉励青少年演员在粤剧传承和发展的路上勇往直前、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