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大厂上班
周末“工厂”叹世界
在湛江,越来越多年轻人爱“进厂”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许多曾经代表湛江工业文明的工厂被闲置
成了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
近年来,湛江不少“隐秘的角落”老厂房被改造盘活为创意商业空间,焕发全新活力,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再度熙熙攘攘起来。
来来来
跟着发布君一起
探索那些焕发新生的厂房
湛江甘蔗机械厂
工业与咖啡的碰撞
湛江甘蔗机械厂是一家国有企业
位于赤坎区寸金路32号
成立于1977年
厂内的其中一间厂房被改造成咖啡店
斑驳的湛江甘蔗机械厂招牌十分有年代感。
赤屿咖啡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厂区内建成了以咖啡为锚点,带动生活方式的独特目的地生态项目。
咖啡与工业环境的碰撞。
在考虑空间应用时,建筑物当地的历史风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都是需要纳入决策的范围,让空间呈现既符合商业发展趋势,又能保留空间使用的在地合理性,更要让咖啡客群能舒适享用独特的社交空间与产品体验,在背后需要做非常多的功课。
裸露的水泥彰显着工业风。
在店内可以看到,不少年轻人在店内学习、办公。负责人表示,店址在岭南师范学院附近,恰逢期末考试,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到店里复习,主打一个“轻松复习”。
学生在店内学习。
中威纺织厂
打造创意人文高地
由中威纺织厂旧址改造的
壹陆捌(168)文化创意园
位于赤坎区人民大道北52号
占地约4.3万平方米
是赤坎区重点文旅项目
旨在打造成为湛江集
科技、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地标
保留着红砖风格。
中威纺织厂不仅承载着父辈的深刻记忆
还是湛江纺织业发展的时代缩影
买手店。
走在园区可以看到
酒吧、电玩、买手店等多样化的店铺
已纷纷入驻
狼族攀岩体能运动馆。邓巧月 摄
该创意园在改造过程中
仍保留了纺织厂的工业风格和生态环境
正在装修改造的厂房。
壹陆捌(168)文化创意园打造为一处集商业、文化、艺术、社区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和创意人文高地,让曾经的片区能量中心重新回归城市,成为社区精神能量之源。
从旧厂到社区场所,为周边居民构建积极的社区公共空间,并激活城市片区艺文生态。
圆里社区
复古与新锐的对话
踏入圆里社区的瞬间
便被一条蜿蜒的林荫道牵引着穿越时空
园区满目皆绿。
脚下六角形水泥方砖
曾是铺就五六十年代湛江港码头的砖石
如今以斑驳的灰白肌理
在树影婆娑间勾勒出城市更新的年轮
社区处处装饰着新锐的标识。
这个藏匿于圆岭路5号的旧改项目
恰似一本立体展开的工业文明编年史
社区里有着不同特色餐饮商户。
如今,庭院中
艺术创作空间与特色餐饮商户错落分布
老仓库的混凝土骨架与新锐艺术装置形成奇妙对话
仿佛能听见历史与未来的共振
湛江通电集团
充满人间烟火的人文综合体
在霞山车水马龙的椹川大道旁
藏着一处静谧之所——五福·光明里社区
有风小院。
五福·光明里社区前身是国有企业湛江通电集团。2019年,湛江市科创联盟投资有限公司接手管理运营,划分出约16000余平方米作为文化创业孵化平台场地。
厂房旧址大门涂鸦。
经过多年来的改造升级
社区在保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国企工业厂房风貌的基础上
植入徽派小桥流水的中式园林景观
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及文化创客来访
巨型艺术装置。
从旧厂房到活力四溢的创意社区
霞山这个曾被人遗忘的角落
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如今正逐步打造成为一个
充满人间烟火的人文综合体
霞山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地标
厂房改造前。霞山发布
“我们不想像传统创意园那样,只是做简单场地租赁的‘二房东’,我们更希望寻觅有共同理想和情怀的合伙人,以多方面合作的模式,一起将五福·光明里打造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新地标。”社区运营相关负责人说。
玩+艺术空间。
目前
有风小院和玩+艺术空间凭借
时尚潮流的装修氛围和经营理念
逐步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新式园林咖啡店。
蓝豚体育进驻社区后
建立了湛江首家楼顶气膜羽毛球场
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体育类培训
社区长者饭堂和即将落地的家庭公园等
则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聚会休闲的空间
成为老少皆宜的聚会休闲的空间。
这些焕新后的老厂旧址
有机会可以去打个卡
去领略这里兼具独特美感与历史价值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