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乡贤平台 ( 湛江社会组织顾问平台&湛商投资合作对接会 ) 欢迎您!
头条  >  湛江地区  >  探寻两汉雷州半岛的历史地位
探寻两汉雷州半岛的历史地位
2025年07月01日 06:42   浏览:999   来源:湛商头条

2025年6月28日,广州 —— 在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古村的问童子书局,一场主题为“两汉雷州半岛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文化讲座吸引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和雷州文化研究者的目光。本次活动由广州市雷州文化研究会与广东省雷州商会联合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周永卫主讲。讲座从下午3点持续至6点半,分为上下半场,内容涵盖雷州半岛的早期历史、珍珠贸易、对外交往以及战略地位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两汉时期雷州半岛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角色。活动不仅吸引了50位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包括雷州文化前辈吴茂信、陈海烈、麦堪成、莫廉、余石以及来自高校雷州籍的5名博士生,还得到了雷州两会(商会、研究会)的两位秘书长高翔、陈启明的鼎力支持。通过广东省雷州商会直播间,活动吸引了3800人次的线上观众,掀起了一场关于雷州历史文化的热烈讨论。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02.jpg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08.jpg



雷州半岛:两汉时期的璀璨明珠


周永卫教授以引言开场,点明了雷州半岛在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重要地位。他指出,雷州半岛不仅是汉族与百越等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也是当时全国闻名的采珠业与商贸中心,更是海外交通和对外交往的枢纽,其政治、经济、战略地位在岭南乃至中国历史中占据重要篇章。雷州半岛扼守琼州海峡咽喉,既是汉朝控制海南岛的关键,也是管辖交趾(今越南境内)等地的战略要地。两汉时期,雷州半岛的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成为岭南文明迅猛跃进的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13.jpg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17.jpg


一、早期历史:从瓯越到南越国的演变


讲座的第一部分聚焦雷州半岛的早期历史。周教授援引《汉书·地理志》及《史记·赵世家》等文献,指出雷州半岛在先秦时期是百越一支“瓯越”的主要活动区域。春秋战国时期,雷州半岛处于瓯越与楚国的势力范围内。公元前671年,周惠王赐楚子熊,命其镇守南方夷越,雷州半岛自此逐渐融入楚国版图。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在雷州建立石城,奠定了雷州古城的基础,也标志着雷州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雷州半岛隶属桂林郡(也有人认为雷州半岛属象郡,但周教授的研究认为属桂林郡)。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雷州半岛成为其核心区域之一。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岭南设置九郡,雷州半岛归属合浦郡管辖。汉代的“移民实边”政策进一步推动了雷州半岛的开发。秦始皇时期,50万移民被派往岭南,汉武帝则通过平定岭南的军事行动,将10余万罪人迁至此地。这些移民活动不仅带来了人口,也为雷州半岛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周教授特别提到,合浦郡在西汉末年是失势朝臣的流放之地,史载15人次被流放至此,开唐宋名贤谪迁岭南之先河。如宋代名臣寇准、苏轼等人被贬雷州,延续了这一历史传统。东汉时期,流放地逐渐转向更远的九真、日南,但合浦作为流放中心的地位仍反映了其社会经济的重要程度。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21.jpg


二、珍珠贸易:雷州半岛的繁荣象征


讲座的第二部分聚焦雷州半岛的珍珠贸易与经济繁荣。周教授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记载:“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指出雷州半岛所在的合浦郡是汉代岭南最主要的珍珠产地。珍珠作为财富象征,不仅吸引了帝王将相的追捧,也成为普通百姓的珍宝。秦始皇经略岭南的重要动机之一便是“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


汉代合浦郡的采珠业高度发达,徐闻县的左右候官成为货物集散地,谚语“欲拔贫,诣徐闻”生动反映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周教授讲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循吏孟尝的故事,其到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前弊,使过度采珠导致珠蚌南迁的局面得以扭转,成就了“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


此外,雷州半岛的珍珠贸易还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汉书》记载王章家属因采珠致富,积累财富数百万。东汉末年,士燮家族统治岭南期间,合浦郡的珍珠贸易达到顶峰,士壹甚至向吴王孙权进献数百匹马匹,这些马匹多通过珍珠贸易换取,显示了雷州半岛在汉代经济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39.jpg


三、海陆交通与对外交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在第三部分,周教授详细阐述了雷州半岛在海陆交通与对外交往中的关键角色。汉代徐闻县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琼州海峡中部偏西,连接交趾、番禺的“黄金水道”使徐闻成为官船、商船、战船的必经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徐闻是汉使“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的三大始发港之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周教授引用《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描述了汉代航线从徐闻、合浦出发,途经都元国、邑卢没国、黄支国等地,远达南亚、东南亚。这条航线不仅促进了珍珠、香料、犀角等商品的贸易,还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公元166年,罗马帝国(大秦)使者经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日南,成为中西方文明首次直接对话的标志性事件。


考古发现进一步印证了雷州半岛的国际交往地位。徐闻东汉墓葬出土的锻銎铁器与日本弥生时代墓葬中的同类器物高度相似,显示了岭南与日本的密切联系。遂溪出土的南朝萨珊式银碗、波斯银币,以及罗定市博物馆收藏的四兽金手镯,均带有中亚粟特风格,凸显了雷州半岛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枢纽地位。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52.jpg



四、战略地位:两粤通交趾的咽喉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周教授强调了雷州半岛的战略地位。雷州半岛扼守琼州海峡,是汉朝控制海南岛和交趾、九真、日南等地的关键。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雷州半岛隶属合浦郡徐闻县,成为军事要地。《汉书·地理志》记载:“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凸显了徐闻作为海南岛门户的地位。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起义,汉朝以徐闻、合浦为军事基地,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平叛。马援沿海南下,开辟道路千余里,成功镇压起义,显示了雷州半岛的战略重要性。学者马雍曾指出,交趾在东汉的地位堪比陆上丝绸之路的敦煌,而徐闻、合浦作为其海上对等口岸,同样不可或缺。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28.jpg

周永卫教授


热烈讨论与文化传承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与线上网友展开了热烈讨论。观众们围绕两汉雷州半岛的采珠业、流放文化、少数民族融合等问题提出疑问,周教授一一解答,气氛热烈。线上直播间留言踊跃,许多网友表示,通过讲座重新认识了雷州半岛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雷州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到自豪。


活动尾声,雷州歌男女对唱表演为现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伍光玉与李小娟的精彩演唱将雷州民歌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主办方安排了会后聚餐,参会者继续交流,探讨如何进一步挖掘和传承雷州文化。


微信图片_20250629113233.jpg



主讲专家与活动意义


主讲人周永卫教授是秦汉史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权威学者,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岭南地域文化研究,出版了6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多个学术组织的要职,并在广东省政协及地方志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周教授以严谨的史料分析和生动的讲述,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感受雷州半岛在两汉时期的辉煌。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雷州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雷州文化研究会与广东省雷州商会通过举办此类活动,旨在唤起公众对雷州历史文化的关注,促进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线上3800人次的参与度也显示出雷州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广泛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50629114031.jpg

全体合


结语


两汉时期的雷州半岛,以其发达的珍珠贸易、频繁的对外交往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周永卫教授在结语中所言:“雷州半岛不仅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之地,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这场讲座让人们重新审视雷州半岛的历史价值,也为未来的文化研究与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雷州文化的魅力在黄埔古村问童子书局的书香氛围中得以延续与升华。


(符马活/报道;摄影/林晖凯、铁人)

头条号
湛商头条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