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胞湾区平台(qiao.4008828703.cn)欢迎您!
头条  >  粤港澳  >  麦逸朗先生,香港深圳(光明区)凤凰同乡会会长、深圳市光明区第二届政协委员
麦逸朗先生,香港深圳(光明区)凤凰同乡会会长、深圳市光明区第二届政协委员
5 小时前   浏览:80   来源:侨胞湾区头条


麦逸朗先生,香港深圳(光明区)凤凰同乡会会长、深圳市光明区第二届政协委员、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当然副会长、香港深圳光明区青年委员会青年主任、香港旺角区友好服务协会副主席、香港友邦保险(国际)有限公司区域经理。


从香港的霓虹街头,到深圳光明的烟火小巷

深港两地的时光交织出独特的画卷

麦逸朗先生,恰似穿梭于画卷中的行者

带着父辈的期望与儿时的记忆

以同乡会为桥梁,在大湾区的时代浪潮里

续写着深港情谊的温暖诗篇


1成长背景:深港羁绊的初印象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麦逸朗先生的家族故事,是深港两地变迁的生动注脚。回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圳还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与繁华的香港相比,宛如两个世界。那时的深圳,田野遍布,经济发展滞后,人们生活艰难。麦逸朗先生的父亲和许多深圳人一样,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毅然选择背井离乡,奔赴香港。


麦逸朗先生在香港深圳凤凰同乡会第二届会董会就职时以会长身份致词发言


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来自深圳公明(2007年划归光明新区管辖至今)的乡亲们相互依偎,抱团取暖。为了慰藉浓浓的思乡之情,更为了在异乡有个依靠,他们后来组建了香港深圳公明区同乡会,也就是如今香港深圳光明区各同乡会的前身。同乡会里,会员们的家乡都来自深圳的同一方土地,彼此之间不是沾亲带故,就是邻里旧识。在这里,大家分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互相扶持,共同在香港这座城市扎根。


麦逸朗先生在香港出生,可深圳光明的印记,从他呱呱坠地起便深深烙印在他的生命里。小时候,每逢过年,父母总会带着他回到深圳光明的老家。那是他最期待的时光,一路上,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憧憬。一到老家,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亲人们聚在一起,忙碌地凖备着年夜饭,一道道家乡美食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那是独属于家乡的味道。


麦逸朗先生出席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2024年度奖学金颁奖礼并合影


这些幼时的回乡经历,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麦逸朗先生的成长之路,也让他对深圳光明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即便身处香港的繁华都市,深圳光明始终是他心中的根,那里有他的亲人,有他童年的美好回忆,更有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这份对家乡的热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为他日后接棒同乡会,推动深港情谊的传承与发展埋下了种子。


2接棒同乡会:传承背后的多重考量


早年间,麦逸朗先生就活跃在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中,担任青委主任和副会长的日子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同乡会的事务中。组织活动时,他精心策划每一个细节,从活动场地的挑选,到活动流程的安排,都亲力亲为。协调事务时,无论遇到怎样复杂的状况,他都耐心沟通、妥善处理。那些忙碌的身影、奔波的脚步,见证了他为同乡会默默付出的心血。时间久了,他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赢得了会员们一致认可,也为他日后接棒奠定了坚实基础。


麦逸朗先生带领香港青少年到深圳市光明区研学


去年,上一届会长因公务缠身,实在难以兼顾同乡会的大小事务。在众多会员的支持下,会长将这沈甸甸的重任转交给了麦逸朗先生。接过这份责任时,他的内心满是忐忑。但对同乡会的热爱,让他鼓起勇气,决心挑起这副重担。


麦逸朗先生带领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青年委员会参观腾讯企业研学交流


促使麦逸朗先生接棒的诸多因素中,“根”的情怀始终是最坚实的内核。在他心中,“根”的概念无比清晰且深刻。自小,家中长辈就常念叨“落叶归根”,这种观念深深烙印在他心底,如同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须越扎越深。尽管他在香港出生长大,但每次回到深圳光明,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让他坚信,这里才是他的根。街头巷尾的烟火气、熟悉的乡音,都让他深深眷恋。这份对根的执著,驱使他愿意为同乡会和家乡奉献自我,希望能让这份乡情纽带愈发牢固。


麦逸朗先生代表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向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麦逸朗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他深知香港在大湾区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深港融合更是大势所趋。然而,他发现身边不少香港年轻人对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毫无概念。这份现状令他满心忧虑,深感责任在肩。他力求借助同乡会这个平台,为香港年轻人打开一扇了解大湾区的窗口,让他们能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机会,进而推动深港两地在大湾区建设中携手共进,实现协同发展。


麦逸朗先生出席香港深圳凤凰同乡会第二届会董会就职典礼并就任会长


此外,麦逸朗先生内心始终怀揣着对崇德向善的追求。一次机缘巧合,他读到一本劝人向善的书籍,书中的理念如同一束光,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自那以后,慈善公益和青少年活动便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他眼中,帮助他人本就是一件能带来幸福感的事,每一次伸出援手,都能让他的心灵得到满足。他致力于通过投身这些活动,为同乡会融入温暖与活力,使大家身处这个大家庭时,都能切实感受到关怀与力量,进而在相互扶持中共同成长。

麦逸朗先生带领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青委会到中山大学交流学习


不过,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组织香港青少年参与内地交流活动时,麦逸朗先生便遇到了不少难题:年轻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难得的假期只想好好休息,实在抽不出时间参与活动;而且部分年轻人对内地缺乏了解,兴趣寥寥。但他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他努力对接内地宝贵资源,曾联系腾讯、美团等一线科技大厂,多次组织参观活动,让香港年轻人走进这些企业,亲身感受内地企业蓬勃的发展态势和先进的运营理念;他组织香港青少年到深圳光明区研学,精心安排行程,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光明的历史文化和非遗传承。他期待着,孩子们能在研学中,对内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心中种下好奇探索与友好交流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始终对内地保持关注,愿意为促进深港两地的情谊添砖加瓦。


3未来展望:同乡会与个人的前行方向


自成为会长以来,麦逸朗先生就充分意识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同乡会的“代际断层”。老一辈会员们对同乡会的事务满怀热忱,可年轻人参与度却不高,青老比例严重失衡,成为一道横亘在眼前的沟壑。这不仅关乎同乡会的传承,更影响着深港情谊在新一代心中的延续。


麦逸朗先生带领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青年委员到光明进行寻根活动


但麦逸朗先生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他为同乡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为了吸引年轻人入会,他决定从活动形式入手进行创新。“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运动和社交,我们可以把同乡会活动和这些结合起来。”他计划举办更多像篮球赛这样的体育活动,让年轻人在挥洒汗水的同时,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除了体育活动,他还打算组织各类主题交流团,如大湾区文化交流团,让年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大湾区各城市的文化特色,感受同乡会的活力与魅力。


在加强与香港学校合作方面,麦逸朗先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积极与多所学校沟通协商,希望能将内地交流活动纳入学校的课外实践课程体系。“香港很多学校的老师和校长都很认可这个想法,他们也希望学生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内地。”他笑言。接下来,他会和合作学校一起,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交流活动。对于小学生,会安排趣味性更强的文化体验活动;对于中学生,则侧重于参观内地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基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与深圳市光明区青年举行交流篮球赛


麦逸朗先生身为友邦保险区域经理,这份工作在时间安排上较为灵活,这为他投身同乡会事务提供了便利,让他得以将更多精力倾注其中。“保险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如何为他人规划未来,这些经验在同乡会工作中都非常有用。”他感慨地说。对于未来,他希望在保险领域继续深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更多家庭、个人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同时,他也期待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家人。以后有机会,我想带着家人一起去大湾区各城市走走,感受这里的发展变化。”


麦逸朗先生带领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青委会成员参观拜访美团公司


谈及深港的未来,麦逸朗先生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大湾区建设是深港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坚信深港会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后,深港两地的人们会像一家人一样,往来更加便捷,合作更加深入。”在他心中,深港的明天充满无限可能,而他也将继续在深港情谊的传承与推动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自己的行动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

头条号
侨胞湾区头条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