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胞湾区平台(qiao.4008828703.cn)欢迎您!
头条  >  粤港澳  >  方奕展:香港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
方奕展:香港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
2025年04月08日 19:29   浏览:1604   来源:侨胞湾区头条


人物简介


方奕展先生,THE ONE Humanitarian Award联合主席,前国际扶轮3450地区总监(2013-2014),前九龙西扶轮社社长(2007-2008),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香港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香港家庭议会旗下家庭核心价值及家庭教育推广小组委员会召集人,香港菁英会荣誉顾问等。









方奕展先生心之所向,行之必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用超过二十年的坚守和奉献,书写了一段段温暖人心的公益篇章。从内地的水改项目到泰国华文学校的中文书捐赠,从器官捐赠的倡导到国际无名英雄奖项的设立,他的公益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走近方奕展先生,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也用行动告诉我们,公益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奉献。他的人生,就是对“大雅扶轮”最好的诠释。


遍览方奕展先生的服务历程,笃实务行是他奉献之路上不变的主题。除了扶轮社的工作,方奕展先生亦在政府和社会多个组织和团体中贡献力量,身体力行地诠释着“Service Above Self”的崇高理念。他说:“多做实事,多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服务中来,我希望我能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多做一点事情。”


01



行善致远 服务启航


2001年,因为客户的引荐,方奕展先生机缘巧合下加入了九龙西区扶轮社,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服务”二字紧密相连。2007-2008年,在方奕展先生担任九龙西区扶轮社社长期间,他带领社员,用脚步丈量服务的长度,点亮奉献之光。


2009年,方奕展先生在蒙古国欢迎该国第一副总理及国际扶轮总社社长


水净人心,清泉记忆。早年间,内地偏远地区的用水是个大问题,扶轮社同内地政府合作,由扶轮社负责筹集资金,地方政府负责落地实施,进行了许多水改的公益项目。


2008年,方奕展先生在甘肃省白银市资助的水窖项目竣工时合影


2008年,方奕展先生到粤北连山、连南资助洁净水系统的兴建,图为其在竣工仪式上合影


方奕展先生就曾抵达甘肃省白银市的村子视察储水池的修建,该项目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用水难题。他的行动,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那片干涸的土地,让清澈的水源流淌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笑脸上。


2008年,方奕展先生到泰国向四间华文学校捐赠中文图书


文化之桥,情系泰国。除了关注硬件设施的改善,方奕展先生也致力于文化交流与传播。他曾捐赠中文书给泰国华文学校,为那些渴望学习中文的孩子们搭建了一座知识的桥梁。在泰国,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和教材的稀缺,想要学习中文十分困难。他亲眼看到一位华人长者因收到捐赠书籍,能够让自己不懂中文的女儿有机会学习而感动的面容。方奕展先生捐赠的不仅仅是书籍,更是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异国他乡的土壤中,让中华文化的根脉在海外得以延续和生长。这些书籍,如同桥梁,让泰国的华人华侨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触摸到汉字的温度,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文化的力量无远弗届,能够跨越山海,温暖人心。


生命之光,照亮前行路。在器官捐赠领域,方奕展先生同样留下了鲜明的足迹。他与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等有为之士共同推动了内地器官捐赠网站的建立,为那些在生命边缘挣扎的人们带去了希望。他说:“每一次器官捐赠都是一次生命的延续,政府想要推动这件善事,我们作为地区组织一定全力支持。我很高兴,扶轮社能用公信力影响和帮助到其他生命。”


2012年,方奕展先生到访四川大凉山“麻风村”参与扶贫项目并与当地居民合影


国际视野,情暖人间。从四川大凉山的“麻风村”到菲律宾的重建家园项目,再到朝鲜的物资捐赠,方奕展先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不分国界”的信念。在四川大凉山的“麻风村”,方奕展先生带领社员和医疗团队看望麻风病康复者,并授人以渔,教他们蜜蜂养殖技术和农作物种植技术。


2008年,方奕展先生到菲律宾马尼拉市Taguig地区参加垃圾村重建扶贫工程


在菲律宾,他带领九龙西区扶轮社参与了当地重建家园的项目,为垃圾村扶贫。


2011年,方奕展先生到访朝鲜并捐赠物资


在物资缺乏的朝鲜,他们排除万难,联系到蒙古的扶轮社友运送物资抵朝,温暖了那片遥远而贫瘠的土地。他们的服务,如同一股跨越国界、文化差异的暖流,将服务的种子播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颗需要帮助的心。


02



英雄无名 善举有声


随着服务的深入,方奕展先生不仅见证了扶轮社的辉煌,在2013-2014年出任国际扶轮社3450地区总监期间,他更以其卓越的领导力,推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无名英雄”便是其中之一。


方奕展先生于国际扶轮社任职期间,每年都带领社员在香港举办颁奖礼,以此表扬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人道英雄


2011年,方奕展先生与前扶轮地区总监大卫·夏利里拉博士(Dr. David Harilela)共同构思推动了“无名英雄奖”的设立。“我们想要在全球范围内找到那些为人类进步和福祉作贡献的人进行表彰,用榜样的力量告诉大家,这就是‘Service Above Self’超我服务的精神。”


方奕展先生的构思宏伟而深远,他知道,无名英雄可能隐匿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他们的善举如同珍珠般散落四处。通过国际扶轮社的网络,他们发起了提名,希望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让世界见证他们的光辉。提名过程严谨而公正,确保每一位候选人的事迹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2017年,方奕展先生参与台湾扶轮社举办的“提升社会正能量运动论坛”


经过慎重的评选,一等奖将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二等奖将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善举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服务精神的肯定。据悉,奖金并非直接发放,而是根据获奖者的服务建议书,投入到公益服务项目中。第一届的获奖者是来自澳洲的护士Valerie Browning女士,截至2024年,她已经在非洲阿法尔沙漠生活了34年。她不仅致力于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当地产妇保健状况,也在反对女性割礼等陋习思想上贡献良多。


2005年,方奕展先生与香港医学会前会长邬维庸先生等在香港公园建设抗疫精神景观


英雄无名,善举有声。无名英雄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像Valerie Browning女士一样的无名英雄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促进了全球慈善的发展和宣扬了人道主义精神。方奕展先生将获奖者邀请到颁奖典礼上,让更多人直接参与到捐款中来,形成了一股善举的连锁反应。后来,除了国际层面的奖项,香港和菲律宾也逐渐开始设立当地的“无名英雄”项目,通过热心人士的捐款,使无名英雄项目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而“无名英雄”项目的推动,也契合了方奕展先生对当代香港精神的理解。他表示,香港精神首先是多元融合的精神,正如“无名英雄”这个公益项目弘扬了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力量来帮助别人,这是香港精神的当代体现。其次,香港精神是一种“开天辟地”的精神。“无名英雄”在短时间内就从零搭建成国际化平台,体现了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香港精神内核。


03



服务不止 遍洒公益星辉


“要理解扶轮社在3450地区的影响与力量,就不能不了解扶轮社的历史与内涵。”方奕展先生如是说道。1919年,扶轮社首次在亚洲菲律宾设立分社,同年,扶轮社进入中国上海开社。


方奕展先生多年来一直在支持儿童发展基金跨代脱贫工作


“扶轮”二字,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宣子救助饿汉灵辄的故事,灵辄以手臂扶住赵宣子的车轮,助其脱险,这成为知恩图报的象征。而“大雅扶轮”这一成语,则进一步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的尊重与推崇。比起亚洲其他地区,譬如日本直接化用“Rotory”的音译取名,“扶轮”二字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文脉源远流长,亦展现了扶轮精神与中国传统善恶观相契合的文化内涵。“扶轮”之名是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的交融,更是扶轮精神的传播与实践。


卸任地区总监后,方奕展先生的服务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发展扶轮社员、扩大扶轮社影响力上。三年内,方奕展先生先后促成了29个分社的成立,扶轮义工队的建设和发展亦有他的努力的身影。


除了扶轮社的工作,方奕展先生亦在青少年教育领域发光发热。他还担任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中心管委,亦在香港教育界担任诸如教育局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角色,关注香港青年成长,热心青年工作。


服务不止,道阻且长。未来,方奕展先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发更多人的善心,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对扶轮精神的传承,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旅程上,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意义与价值。

头条号
侨胞湾区头条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