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
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
《鲜美湛江:多彩沃土》
看新农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这里是中国大陆最南端湛江
海洋在召唤,沃土换新颜
三位新农人正在为湛江书写
“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陈潇是一名海洋养殖装备的设计师,他最自豪的是设计出了世界领先的“湛江湾1号”,他的目标是放牧远海,建设蓝色粮仓。

湛江湾实验室的全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在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领域,拥有多位院士领军的科研团队。陈潇与养殖鱼苗专家李航是实验室里的同事,作为养殖装备的设计师,陈潇常常跑到生物中心的养殖室里了解各种鱼的生物习性。

章红鱼是湛江湾实验室重点养殖的鱼种,它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制作出来的刺身味道极其鲜美。作为一种高价值的鱼种,章红鱼成为海上养殖的上佳之选。

发展深远海养殖,章红鱼是重要的鱼种之一,但是海洋养殖业的起步,是从传统鱼排养殖开始的,这种养殖方式大多采用木质和泡沫结构,单体网箱的空间有限,无法养殖像章红鱼这样的鱼种。近些年,随着养殖业向深远海发展,湛江海面上出现了重力式深水网箱,俗称“海上甜甜圈”,它的直径约29米,单体养殖数高达近10万尾金鲳鱼,尽管它已经实现了养殖装备质的飞跃,但依然无法满足章红鱼的生长条件。

陈潇参与研制的“恒燚1号”,是广东省水体最大的网箱,它有6个养殖区,每个区域都有1万方水体,巨大的网箱为章红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是由于湛江经常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扰,章红鱼的生长也面临诸多挑战。
放牧远海的目标给陈潇提出更大的挑战,放眼全球,这种构想都属于世界级的前沿技术,他与参与项目的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奋战,拼尽全力只为实现心中的梦想。

走向远海,耕海牧渔,这是无数新农人的梦想。“湛江湾1号”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集成了湛江湾实验室众多的科技成果,湛江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湛江湾1号”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湛江曾经连续20年水产总量居广东省第一,如今随着“湛江湾1号”的下水,这里的深海养殖业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宋景标成为新农人的经历,曲折而又精彩。2018年上海会展发生的一幕,改变了宋景标的人生轨迹,那时日本红薯标价40块钱一斤被抢购一空,而宋景标家乡的红薯标价2元却无人问津,当时宋景标内心里就发誓,要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端红薯品牌。
宋景标家乡的遂溪县,是红薯种植的重要产区,在遂溪的街头普通红薯的价格在每斤2元左右,这个价格显然不是他心中的目标。

种苗相当于农作物的“芯片”,宋景标寻访了众多的种苗实验室,最后选中了位于湛江的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
宋景标从市场出发,选择做甜的品种,这样的选择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农作物的种植却远非他想的那么简单,之后实践过程中遭遇的曲折,终究给他带来了刻骨铭心的成长。

湛江市所处的雷州半岛,有大面积火山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火山喷发的岩石经过大自然的风化,形成了大面积的火山土壤。火山灰土地的土壤团粒结构非常好,有机质达到3.0%,是普通土壤的3倍,团粒疏松的结构对红薯的生长非常好。
但是等到真正开始动手种植,他才意识到,即便有了优选的种苗和优质的土壤也未必能种出高品质的红薯。红薯的本质是植物的块根部分,排除选种的因素,它内部纤维的多少取决于田间种植是否科学管理。

认知上的差距造成了眼前的困局,农田耕种的风险一下子摆在了面前,焦虑彷徨,他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抉择。初创之时,宋景标牵头组建了团队,与志同道合的新农人一起耕耘红薯领域,现在试种出现了问题,团队合伙人站了出来。
搭档陈建国,尝试用北部湾的深海鱼肽(鱼蛋白类肥料)来滋润土壤,当活性(鱼蛋白肽)浇入土壤中,困扰他们的纤维丝不见了,然后红薯的皮色也变得更加红润。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红薯的娇嫩远超他的想象。宋景标深知,产品的外观往往会成为价格的决定因素,在普通农户看来难以避免的问题在他的心头,却成了怎么也跨不过去的那道坎,为此他苦恼不已,转机出现在一次技术工艺的创新之中。
美观与口感甜香是他做红薯的第一信条,但是新鲜红薯的表皮,根本经不起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磕碰。高温愈合给红薯穿上了一件红色铠甲,让它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再也不怕摸爬滚打,以最美的容颜出现在消费者的手中。

以市场为标准,用专注去创业,宋景标用短短5年的时间,实现营业额2亿多元,产品也走出国门参与红薯领域全球市场的竞争。

北部湾产业园是一个以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园区。沈梅金发现这里与传统农场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开始引进不同品种的水果大面积种植,然而这种行为却让本地的种植户难以理解。

其实在沈梅金看来
农业不只是种的学问
更应该发掘它的文化价值

肆意畅想和勇于实践的青春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在广袤的农田里,他们流淌着汗水,也留下了浪漫。他们建起咖啡屋,游客可以避雨、歇脚;建起博物馆,收藏旧时的农具和曾经的记忆;建起民宿,可以听虫鸣品果香。有了他们,产业园旧貌换新颜,农田被赋予了文化的味道,他们推出“蔗”里的秘密、火龙果奇遇记等文旅项目,前来体验农田生活的旅游团络绎不绝。


这里是农旅产业园的食堂,100多名小朋友在早餐之后将要参观糖厂、北部湾产业园有甘蔗的种植基地,也有现代化的糖制品加工厂。以糖为主题的文旅项目非常受欢迎,孩子们听讲座、参观糖厂,了解糖的相关知识,最后在种植园里做糖画,新奇的活动激活了小朋友们的创意热情

有一个项目叫火龙果奇遇记,小朋友在火龙果种植园里体验采摘的快乐。火龙果属于热带水果,在光照不足的地方需要用灯补充光照,而沈梅金却把这里变成了火龙果灯光秀,赋予这片本来就平平无奇的果园更多浪漫。

经过几年的努力,沈梅金和他的伙伴们用农旅融合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如今湛江市的乡村旅游成为新热点
253个休闲农旅主体
创造营业收入约6.7亿元
从业人数达到3.35万人
在湛江的这片土地上
新农人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
用新思维、新观念
描绘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动人画卷
来源:央视影音